3月27日下午第二节课,五台县沱阳中学校徐震林助理与九年级全体语文老师老师参与了张晓燕老师的推门课——《安塞腰鼓》。
这是一篇充满了激情与生命力的文章,文章开头部分是一个非常安静的准备场面,给人一种“无声之处听雷声的感觉”,使安塞腰鼓声音的响起非常有震撼力。而文章的最后,当鼓声停下来的时候,又再次进入极其的安静,让那鼓声在读者的心中激荡,回味。文章这样的安排,使读者对安塞腰鼓有一个非常完整的认识、感知。又以静来烘托安塞腰鼓给人带来的亢奋,让读者可以更投入地去关切安塞腰鼓所阐释的生命的存在、活跃与强盛。这篇文章句式整齐,气势磅礴,非常适合朗诵,所以张老师带着学生在朗诵的过程去感受安塞腰鼓的力量去感悟生命的强大。
张老师首先带领同学们欣赏安塞腰鼓的视频,引导学生描述这一场面,这一舞蹈。以激扬的视频荡起学生心中的激情,同时给他们一个表达宣泄的机会,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那种想说而不知如何说得清的心情更能让学生们投入到课文中去。
然后,张老师有感情地范读把学生带入文章的意境细细地品读,学生对文章内容也会有更深入的了解。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让学生在读的体验中去体会课文语言的气势和所表现出来的生命力量。张晓燕老师在备课授课中按照沱阳中学“四环节”教学模式进行。“问题导学”环节,张老师先引导学生细细地读,齐读或默读学生都容易走神,不能很好地去记住内容,更不可能有所领悟,不便于接下来的教学。所以在开始时让学生各自小声地读,使每位同学都动起来,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并检测了学生读的效果。
“小组合作”环节张老师引导学生细细地品,刘成章用文字描绘了一群后生表演的安塞腰鼓,并且反复的高呼:好一个安塞腰鼓!一起来品品——好在哪?抓住文中三次出现“好一个安塞腰鼓”,引导学生以“好一个安塞腰鼓!”为分水岭,来分析感知。真正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一个自由的阅读空间。引领学生朗读,读出气势读出感情。一个“好”字把学生的眼光和意识从安塞腰鼓引到人身上来,从而引导学生总结文章主旨。全文借西北汉子热情奔放的腰鼓表现了磅礴的力量,激荡的生命,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激荡出民族的希望。
最后让同学们痛痛快快地读,刘成章用文字描绘出了这热烈的安塞腰鼓。这不是一首诗却有着诗意美;它不是一幅画,却有着比画更丰富的色彩;它不是一首歌,却有着歌一般的音律;也许,我们最应该去赞叹中国文字之丰富,奇妙。让我们随着响彻高原的鼓声大声地读出那一份热烈与激荡!让学生在最后的诵读中再次去体验磅礴的力量,激荡的生命。有这样的力量,有这样的生命,大西北何愁不兴起呢。
“限时训练”环节,让学生用“这是一个( )安塞腰鼓,它让我( )”描述这一节课的收获。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整合,又训练了书面表达能力。
全体听课老师都对本节课予以肯定和赞赏。徐震林助理指出:张晓燕老师备课充分,课型设置精巧,课堂节奏把握准确,注重个别引导。感受了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了生命的力量,激发了学生对祖国传统民间文化的热爱,提升了学生的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