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伊始,沱阳中学持续深化“五个一”活动常态化进行,2022年3月28日,徐振林助理在2007班观摩了毛丽花老师的推门课——《桃花源记》第二课时。
《桃花源记》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即古文单元的一篇课文。主要内容是作者陶渊明借虚构的桃花源的故事,来阐释自己理想中的社会,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文本描绘了桃花源的奇异景象,文笔简练优美,是不可多得的一篇优秀散文。这篇山水游记文言文,在课前先让学生熟读课文,落实字句,理解课文意,明确文中作者所寄托的理想及情感。
首先出示【学习目标】1、背诵课文,领悟文章优美、简洁、精炼的语言特色。2、体会作者对“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的描述,认识其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追求3、领悟本文深刻的主题思想,正确评价作者的理想,思考现代人生。
具体教学采用四环节教学法。首先是【问题导学】导入新课:看到这个标题我们就会想到一个成语“世外桃源”,今天,我们再次跟随陶渊明进入这个美妙的世外桃源,领略那里的风土人情,思考我们的人生。(板书课题、作者)。抽查学生背诵情况,出示问题:1、用一句话概述故事内容。2、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的生活环境的?3、这是一个怎样的社会?通过这几个问题让学生为进一步理解课文为后边的教学环节奠定基础,然后是第二环节。
【小组合作】1、陶渊明把桃花源写得这么美,这地方存在不存在?为什么?2、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风景优美、民风淳朴、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呢?3、这个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不能变成现实?今天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
明确:作者生活的东晋末年是一个战乱不断、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的社会。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他深感痛苦和不满,但无力改变现实,于是他憧憬着一种没有剥削、没有战乱,人民生活宁静和乐,风尚淳朴、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作者借此表达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既是作者的精神寄托,也是广大人民愿望的体现,本文正是他这种理想的写照。这理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有一定进步意义的。但这样的社会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只能是一种空想。
【教师精点】环节1、桃花源的生活环境:①从自然环境看,桃花源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②从社会环境看,桃花源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战乱,安定平和;③从社会风气看,桃花源中的人和睦共处,桃花源民风淳朴;④从生活状况看,桃花源中的人丰衣足食,安居乐业,长幼有序;⑤从精神。状态看,桃花源中的人怡然自乐,自由幸福。可见,桃花源是一个自给自足、自由美好的人间仙境。
2、认识作者的理想。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他生活的东晋末年是一个战乱不断、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的社会。他深感痛苦和不满,但是要想改变这种现实又根本不可能,于是他憧憬着一种没有剥削、没有战乱,人民生活宁静和乐,风尚淳朴、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
3、桃花源对后世的影响。1)古今诗词咏桃源:(1)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王维《桃源行》)(2)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毛泽东)2)当代歌曲唱桃源。梦入桃花源(歌词),作词:石煌远
本环节,教师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适时的点拨,帮助学生进一步准确理解课文主旨及作者情感,并结合相关诗词及歌曲思考当今社会及人生。顺势进入最后环节。
【限时训练】小练笔:生活在东晋时期的陶渊明描绘了这样的美好境界,却是并不存在的,那么,生活在现在的我们,已经拥有了幸福美好的今天,一定对明天有着更为美好的憧憬。你希望自己生活的未来社会是什么样的呢?请用美丽的语言加以描绘。150字左右。
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后,以组为单位选出优秀文章,作者朗读,然后全班共赏。此环节,通过写作训练来培养学生的思考表达的能力,进一步理解课文。
最后教师小结,激励学生信心百倍,不断向前!希望同学们也能志存高远,将个人的利益与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向着理想勇往直前。你们的理想经过努力一定会成为现实!
评课活动中,徐振林助理指出,这节课按照“四环节”教学模式,内容条理,程序合理,点拨到位,测试训练与学习目标渗透融合,高效反馈,圆满完成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