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山之力,开山之功
——五台县沱阳中学校“五个一”活动之初二数学“推门课”
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沱阳中学“五个一”活动一直常态化进行。11月30日上午,徐震林助理、杜云伟书记等校领导带领全体八年级语文教师观摩了徐慧老师的推门课《愚公移山》。
古诗文,因为和学生有着较远的时代跨度,很多学生望而生畏。如何让他们亲近古文,并愿意跟随老师走进古圣先贤的精神世界,是语文老师们都需要用心思考的问题。徐慧老师的《愚公移山》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开山须有“利器”,一节课,三柄利器。
一、问题导学--情景教学开山斧
“感动中国”的设计新颖独特,整堂课的架构都是串联在这个节目之中。如此设计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兴趣,且符合“新课标”下的情景式教学的倡导。
徐慧老师通过采访,引出“移山之难”,进而让学生思考探究。学生能够根据课文内容转述成白话,就潜移默化地起到了翻译课文的作用。
二、小组讨论--深入细品劈山刀
课中,徐老师指导学生个体朗读课文的环节合并在旁白伴读的过程中,配合着图文并茂的课件,她很好地以读促学,循循善诱启发学生基于朗读文本的教学活动进一步分析文中人物特点。(如“方七百里,高万仞”看出山之高,“年且九十”看出年纪之大,“寒暑易节,始一反焉”看出移山路途之远等等。)
在“移山之辩”讨论环节,徐老师注重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学生对于支持愚公还是智叟兴味盎然,讨论激烈。其中一位学生能够文史结合,举例历史上隋炀帝开凿隋朝大运河促进经济发展的历史客观作用反驳支持智叟的同学,令人眼前一亮。徐老师的点评也能跟着同学们的讨论逐步深入,从列子所处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引出劳动人民期盼借助神力满足自己愿望的朴素理想,进而关注到愚公以自己的力量改变现实的不怕苦不怕累的实干精神。
课堂从浅层的翻译进入到深度讨论的思辨阶段,再到更深层的对于愚公精神的挖掘,学生的学习活动是逐步深入的。
在“移山之功”讨论环节,徐老师通过提出采访愚公要感谢哪些人,启发同学们关注文中的次要人物,丰富了故事的人物群像。
本堂课非常出彩,徐老师在指导学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细品文章,深入讨论“移山之辩”“移山之功”,把握了故事情节,也了解了人物形象。
三、教师精点--回归文本擂山锤
细听徐老师的精点,她侧重提示学生们回归文本。在文本中挖掘人物形象,基于文中的具体语句,“听其言”“观其行”分析人物形象,使学生讨论不至于因为思维的过度拓展而流于形式。
课堂的讨论必须要为达成教学目标而服务,不能为了讨论而讨论,因此教师在其间的适时引导是非常重要的。在要点处予以点拨,适时的点拨能让孩子们豁然开朗,给出令我们惊喜的回答。
通观整堂课,课堂生态都非常的和谐,听课领导及相关老师都纷纷给予好评。徐慧老师的用心准备,深厚的教学功底是她的移山之力,给带给年轻老师们的古文教学思路是她的开山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