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海陆变迁的地理知识
2022年11月2日下午第一节课,沱阳中学杜云伟书记、王效禹部长与初一地理老师听了任然老师的公开课——《海陆的变迁》。
这堂课学习内容有:1.沧海桑田(海陆变迁的原因);2.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大陆漂移假说);3.板块的运动(板块构造学说)。在学生了解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等地球基本面貌、了解了海陆分布的基础上,对地球表面形态的进一步认识。本节从动态运动的角度了解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是区域地理中有关地形分布、火山地震等内容教学和学习的理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将教材进行了如下处理:首先从海陆变迁的一般现象入手寻求导致海陆变迁的原因,并出示了三个案例:案例一,喜马拉雅地区发现海洋生物;案例二,课本P38赭山的变迁;黄河三角洲的变迁和长江口的变迁;案例三,荷兰和澳门的填海造陆。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分析得出结论。(师点拨从地壳运动;海平面的升降;还有人为原因)。
随后,任老师向学生介绍了具有前后联系的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这样处理比较符由现象到本质、由理论到实践的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由于本课内容理论性强,内容比较抽象,教材列举了较多的实例,配备了较多的图片,旨在加强内容的直观性。师生通过读图观察活动,探究发现并归纳总结出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是引起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并通过实验演示,探究发现板块运动的方式和产生的地形,探究发现地震、火山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学生刚刚学习了第一章和第二章第一节,知道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大势,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必备的知识基础。但初一学生根据其年龄、心理特点和已有知识水平,要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仍需采用直观演示的方法降低难度。
最后,老师引导学生把知识迁移:利用板块构造学说的原理,解释日本、中国台湾多火山地震的原因。让学生学以致用,关注家乡的地理利用板块构造学说的原理说明四川发生地震的原因。并引导学生思考:当地震发生时该怎么做?
随后的评课活动中,王效禹部长指出: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千变万化的自然界充满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设置了探究性和悬念性很强的问题,开启学生求知欲望;根据学生已掌握的地理技能,为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的氛围。